close

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﹕

1. 婚前禮,即「訂婚」
2. 正婚禮,即「結婚」或「成婚」的禮儀,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
3. 婚後禮,是「成妻」、「成婦」或「成婿」之禮,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

古代六禮是男女雙方結親的儀式,內容為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徵、請期、親迎。現今工商業社會因應各地風土民情的差異,所以婚禮進行流程也隨著時代的演進將很多項目都合併辦理。

現今的訂婚大都指納吉(小訂)、納徵(大訂)而言。一般而言的訂婚,閩南語俗稱「過訂」,訂婚當日整個訂婚儀式流程如下:


聘禮 (男方應準備)

依照臺灣的傳統習俗﹐聘禮通常分為簡單的六件禮﹐及講究的十二件禮﹐皆置於棍上「又稱『辦盤』」﹐以棍為單位送至女方。

「六件禮」:

一﹑大餅:即是通稱的「中式餅」﹐有芝麻餅﹑豆沙餅﹑棗泥餅等。在訂婚當天﹐由男方派人將大餅扛到女家﹐餅數越多﹐也究表示男女雙方夠體面。

二﹑禮餅:一般也俗稱「盒子餅」﹐以西餅為主﹐花樣豐富﹐口味也多﹐頗受人喜愛。

三﹑米香餅:俗稱「吃米香嫁好丈夫」。

四﹑禮香﹑禮炮﹑禮燭:龍鳳燭一對、排香一對、祖紙一對、龍鳳炮一對。

五﹑米﹑糖仔路(萬字糖﹑八角糖)﹑福眼(福圓,即龍眼乾):米(斗二)和糖是供應女方作湯圓之用﹐有圓滿﹑美滿之意;桂員則代表新郎的眼睛﹐女方不能收﹐只能偷兩顆給新娘吃﹐表示看住新郎的眼睛﹐使他婚後不再看別的女子;此外﹐也取其圓滿﹑多子多孫多興旺之意。

六﹑聘金﹑金飾﹑給新娘的禮品:聘金通常分大聘(大訂)小聘(小訂)兩種。大聘(大訂)﹐通常用以顯示男方的面子;小聘(小訂)則為一般行聘﹐女方通常收小聘﹑而退回大聘。大訂用:傳統行聘用「金錢」為重禮,通常選用新鈔票以紅紙圈起,小訂用:選用新鈔票以紅紙圈起,金額較大訂少。新娘的衣裙(給新娘的禮品)﹐也應由男方備妥﹐顏色以紅色為主﹐較為討喜,例如衣料、皮包、鞋子、腰帶、手錶、手鐲、耳環、頭飾、化妝品、被褥、頭巾、絲襪、茶具、針線盒....等。金飾的多寡﹐完全視男方能力﹐通常金首飾大多數由婆婆來準備﹐有戒指、手鐲、項鍊等﹐也算是給新媳婦的見面禮。

除了上述的六件禮之外﹐較講究的還加上六件成為十二件禮:

一﹑冬瓜糖﹑巧克力糖﹑冰糖﹑桔餅等四色糖:象徵新人甜甜蜜蜜﹐白頭偕老。

二﹑好酒二十四瓶:酒是為了敬女家祖先之用﹐另外﹐女方的父兄亦需要一瓶酒;除了上述的用途之外﹐也表示全年都順遂﹑平安之意。

三﹑麵線六束:象徵美滿姻緣一線牽﹐祝福新人福澤綿長﹐婚姻幸福﹑延年益壽。

四﹑閹雞﹑母鴨:表示婚姻永固﹐一片祥和。

五﹑豬(火腿):富家全豬﹑或半豬﹐普通人家以一腿聊表心意; 也可用洋火腿十八、三十六條代替。

六﹑伴頭花一盒。

另外依據各地方禮俗還需要準備紅包:

  • 開門禮:女方幼輩幫新郎開車門的紅包
  • 酒席禮(壓桌禮)
  • 媒人禮
  • 廚儀:廚師禮
  • 端儀:端菜服務禮
  • 盥洗儀:端臉盆水禮
  • 攜儀:迎送接待禮
  • 簪儀:化粧禮
  • 捧茶儀
  • 哺儀:答謝從小養育之恩
  • 轎儀:請新娘上車轎之禮
 

女方回禮(女方準備)

中國人一向講究「禮尚往來」﹐當男方行過大禮後﹐女方家也必須準備幾樣禮品回贈,稱為「回盛」。至於男家送來的禮﹐那些應該全收﹐那些應該退回若干﹐都有慣例﹐如福圓﹑ 閹雞都屬於男的福份﹐應該退回豬(火腿)收一半﹐其餘可分給女方親朋男方聘禮中的禮餅﹐也應由女方家長贈幾盒給男方;另外﹐禮香﹑禮燭﹑禮炮一份﹐也應一併回給男方帶回若聘金退回或只收小訂,女方留下紅條,這部分由媒人自女方家長手中接下後,再轉交男方家長
 
除了上述的幾項回禮之外﹐女方必須為未來的準新郎準備幾項貼身用品﹐從頭到腳如皮鞋、皮帶、皮夾、領帶、衣料(西裝)、襪子、手錶、袖扣、領帶夾、刮鬍刀、帽子、襯衫....等。
 
講究禮俗的女家﹐除了準備上述回禮之外﹐也另備了幾項傳統禮:
 
一、煤炭:象徵此後新人愛情如火般熾烈﹐越燒越熱﹐情愈形彌堅。
二、穀或麥:穀與麥都是生活的主食﹐女方以此為回禮﹐無非是希望將來女兒出嫁後﹐能夠得衣食無慮的生活。
三、黑砂糖(可以甜茶、甜湯圓、點心替代):贈予黑砂糖﹐希望男家親友將黑砂糖煮茶喝﹐意謂「泡甜茶」﹐藉以討好男方家人﹐避免以後招人怨﹐在未進門之前﹐就將婆家的每個人嘴巴餵甜﹐好討人喜愛。
四、緣錢或鉛線:緣錢﹐是以鉛製造的圓形薄片﹐狀似銅板。鉛的台語音與緣相同。相傳男方將此東西放入糖水中煮﹐並且由男家成員每個人親嘗一口﹐那表示新娘子將與未來婆家的每個人結緣﹐因此必定能大家相處愉快﹐家合萬事興。
五、肚圍:用圍巾疊成肚兜﹐兜中置手帕與紅包﹐這是女家希望準新郎倌將來能夠鴻圖大展﹐財源滾滾不斷。
六、蓮蕉花和芋葉:蓮蕉花和竽葉都是野生且繁殖力極強的植物﹐意即這對新人將來結婚之後﹐能多子多孫﹐為兩家增添福氣。
七、石榴:石榴花亦喻多子多孫。
八、桂花:喻富貴。
 
 
 

訂婚流程:訂婚(送定)程序

 

出發

訂婚當天,男方攜帶(六或十二項)行聘禮品,「鳴炮」出發赴女家(或女方所在飯店)。另備「排炮」若干,於前往女方途中,「過橋」,轉彎處或遇其他迎娶車隊時,鳴炮用。


迎納

男方車隊至女方家前約一百公尺處「鳴炮」(排炮),女家亦「鳴炮」回應。 媒人先下車,新郎最後下車,並由女方家其中一位兄弟開車門請出,並端上洗瞼水讓新郎洗手、擦手,新郎回開門禮給幼輩。

 

納徵

男方人員將抬下車的「行聘禮品」春盛(紅木盒)及「禮餅」,詢問女方擺在何處才妥當,以示尊重,後逐一抬入女家陳列(女方接受禮品後要給「抬禮品人員」紅包禮)

媒人居中將大小聘,金飾等禮單點交女方家長,女方親友將聘禮收好,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。此動作也可在戴完戒指後再進行。


介紹

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見面,先介紹「男方親友」給女方(準新郎最後介紹),再介紹「女方親友」給男方(此時準新娘尚不出現)。媒人亦會說一些吉祥話,增添吉祥歡樂的氣氛。


奉甜茶

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,新郎居末座。新娘此時才由一福氣婦人(或稱好命婆)牽引出堂,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一一敬茶,杯數應與被奉茶人數相同,不可有多有少此時對於男方的親屬的稱謂也需正式的改口,媒人婆可在一旁協助新娘子,做第一次的改口稱呼,避免出錯。媒人也隨旁唸吉祥話祝福。


壓茶甌

片刻後再由福氣婦人(或稱好命婆)牽引新娘,捧茶盤出堂收茶甌(杯),男方親友將紅包和茶杯(紅包捲起放入杯中),一一置於茶盤,以示回禮。


掛手指(戴戒指)

吉時到,由福氣婦人牽引新娘至大廳。在雙方家長與親友的見證下,準新娘面向外(如係招贅則面向內)坐在正廳中所擺好的高腳椅,坐在高椅上,腳放矮椅上。

戴戒指時,新郎先戴新娘右手中指新娘再戴新郎左手中指。戒指又分金戒、銅戒用紅線相繫,意同心,或可用鑽戒取代。

準婆婆替新娘戴上項鍊、耳環,見面禮之意。準丈母娘也為新郎戴上項鍊,與領帶夾等。過程中,媒人均在旁唸吉祥語。


祭祖

新娘之舅父點燭燃香,點「排香」兩對,女方父母及準新人各一女方要給母舅「點燭禮」。女方父母拜神明、祖先,並告婚事已定,祈求保佑。由舅父插香,香柱插入香爐時,一次就得插定不可重插,主要是忌諱重插香柱恐怕會重婚。


訂婚宴

訂婚儀式完成後,女方設宴。用餐畢男方家長給「壓桌禮」紅包,「姊妹桌」紅包。

女方幼輩捧面盆水(內放毛巾)給男方來客洗手(男方給「捧面盆水禮」紅包)。男方並致贈給所有幫忙的人紅包,以為謝禮。

男方於訂婚宴未完成之前(通常是吃到魚的這道菜時)就先行離開,表示不把女方吃到底之意,離開時,不說再見

女方並應備雞腿紮紅紙附上紅包一份給男方幼輩。


贈餅

女方將訂婚喜餅分贈親朋好友。(通常是在女方宴客時,親朋好友到場致贈禮金時即可將喜餅分贈)

 


結婚男女雙方應備物品

男方應備辦物品 (因各地風俗不同,以下物品種類僅供參考)

八卦米篩或黑色雨傘:為「避邪」(另有一說,新娘當天最大,但不與老天爺爭大)之用,供新郎新娘上轎(車)、下轎(車)時遮於頭頂。(另有一說,新娘若有身孕宜改用黑色雨傘以免「流產」,但依各地習俗不同說法不同,客家人偏向是以黑色雨傘遮於頭頂)

六項紅包禮:開門禮、舅仔禮、食佬禮、挽面禮、梳頭禮、袷裙禮。另外準備金額不同之紅包數包,以備不時之需(例如女方要新郎闖通關時可用)。

紅蛋:若干顆,取偶數。女方收下後,須將紅蛋每二顆以紅紙包成一包,分送給男方接嫁人員各一包。

喜花:頭花(春仔花)—供女方女長輩插於頭上。

胸花—鮮花或海綿花、緞帶花均可,插於胸前或腰部,男左女右,男方戴紅色,女方戴粉紅色

捧花—宜搭配禮服及髮型、色系,以襯托整體美。

瓦片烘爐、木炭或檀香、茉草:為「傳宗接代」之意,新娘下轎後入門前須跨過烘爐(內燃木炭或檀香、茉草),再踩破瓦片,叫做「生炭」、「破瓦」。

蜜柑橘:二粒,用紅紙圈起來,拜轎用(女方幼輩待新郎到時幫新郎開車門,新郎下車時摸一下並給女方幼輩紅包)。

湯圓:男方祭祀時及新郎新娘進房後須吃「圓仔湯」(新娘圓仔)及分請親友、鄰居沾享喜氣。

八仙綵或紅布:掛於大廳正門上。

喜幛:掛於新人房門上。

食新娘茶禮品:回贈「食新娘茶」親友之禮品,如手帕、香皂、皮包、內衣…等。公公為戒指,婆婆為金簪。

結婚證書及印章:觀禮用,備妥結婚證書二份及印章(男方主婚人、女方主婚人、證婚人、介紹人、新郎、新娘)。

鞭炮:四串,分別於出發迎親、迎娶回門、宴客開始、送客各燃一串

排炮:前導車於出發時、到達女方家前、從女方出發時、到達男方家前沿路各路口、橋頭均須燃放。

十二版帖(丈人帖、母舅帖):新郎對未來的岳父母及舅父母不可用一般喜帖,依禮須親自呈送「十二版帖」邀請,以示尊重。(將新娘迎娶回家後需再送此帖到女方父母家)

金炮燭香:新郎新娘拜堂祭祀用。

紅紙:洞房內所有的鏡子,須用紅紙蒙住,滿四個月始可拆卸。

車綵及綵帶:於迎娶時繫於禮車上。

 

女方應備物品

鉛錢,鉛(緣)粉,黑糖,雞蛋,蜜柑,五穀(有些地方會將稻穗插在新娘的頭上)

扇子:二把,一把扇尾繫一紅包和手帕,於起轎(車子出發)時丟出車外讓弟妹拾回,俗稱「放性地」,即放下「性子」,不會把任性的脾氣帶到夫家。

手帕

青竹掃:青竹一枝,連根帶葉代表「透腳青」,表示翁姑夫婦子孫都有福氣健在的吉兆。青竹有「節」表示新娘有「節」。亦可表示新娘為「初嫁」。

甘蔗:兩根,連根帶葉的甘蔗表示「有頭有尾」、「生生不息」之意。(歸寧回禮,現為結婚日帶回)

木炭:「炭」與「湠」同,「繁衍」之意,帶有「多生子女」之意。

火籠:一個。

芋頭:「落地生根」之意。

蓮蕉花:「連招生子」之意。

石榴:石榴因種子繁多,有「多子多孫」之意。

桂花:「早生貴子」之意。(以上於目前迎娶已經少見,或是於訂婚時已經備妥)

帶路雞(或童子雞):約二、三個月大的公雞、母雞各一隻(或各一對),為頭轉客(歸寧)回禮,現代婚俗則於結婚日帶回,亦可以塑膠雞代替。

子孫桶:又稱「尾擔」(因排在迎娶隊伍最後面),為三種紅色桶子(蛟桶、溲桶、育桶)加上新娘的盥洗用具、紅包一個,用紅花布包起來。挑子孫桶的人必需是「富、貴、才、子、壽」五福俱全,謂之具有「全福」之人,喪偶者不得擔任,否則新人不吉。此物品在到了男方家中時,放到新娘房裡。

舅仔燈:一對,紅色宮燈又稱「新娘燈」。

紅圓:偶數(歸寧回禮,現為結婚日帶回)

米糕:歸寧回禮,現為結婚日帶回。

麵桃:偶數(歸寧回禮,現為結婚日帶回)


 


結婚流程:迎娶及「成婦、成婿之禮」


婚禮前夕

一、祭拜:男方家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、祖先,告知有婚事將舉行。

二、睡新床:新郎必須找一位男孩同睡新床(或由男孩滾床),以期婚後早生貴子。


婚禮當天流程:

吃上轎:迎親出發前,男方廳堂的八仙桌上擺有代表吉祥的十二道菜餚,由新郎坐首席,儐相、小叔陪坐,邀請舅父或姨丈等湊足人數才開動,每道菜餚都要挾吃一下,俗稱「吃上轎」,之後新郎才出發迎親。


喜車:又可稱禮車,車隊以雙數為佳,尤以六的倍數最好。由男方擇吉時出發(喜車數取偶數,且新郎新娘之禮車通常不在第四部)


迎親: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,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。南部的習俗,在男方家有整場婚禮都撥放正八音的音樂。喜車抵女方家門口,女方立即鳴炮一串表示歡迎。


請新郎(拜轎):禮車至女方時,會有一男童持茶盤(上有二顆蘋果,亦有用橘子)恭候新郎,此時新郎下男摸一下蘋果,給予男孩紅包答禮,進入女方家。


食姊妹桌:新娘結婚前數日,由至親者(伯、叔、舅、姑、姨及姊夫等)款待,謂之「餞別」。新娘子在出嫁當天辭祖前(或前一夜),由兄弟姊妹(取奇數人),請新娘入座成偶數,新娘腳墊小椅(象徵婚後幸福美滿),一起吃飯,由長輩以筷子夾數樣菜入新娘口,邊說吉祥話,每位分一份紅包,表示離別,俗稱「食姊妹桌」。吉祥話: 「新娘腳踏竹,好女德」「飲燒酒,尪賢賺,某賢守」「吃菜,夫妻恩愛」「吃肉,田園學到千萬甲」等。


喝甜茶:女方請男方親友到客廳就坐,準備湯圓、甜茶或「雞蛋茶」(一個碗裡裝兩顆水煮蛋,加上甜湯),給新郎和前來迎娶的伴郎和賓客食用。(新郎將「喜花」即新娘奉花 與胸花放在神案或桌上)


討喜: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候之後,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,此時,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攔住新郎,故意阻撓,不准其見到新娘,在經過新郎苦苦哀求之後,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,通常,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,都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,意喻「長長久久」。


請新娘:新郎將「喜花(捧花、胸花)」雙手親送給新娘,此時新郎應該用誠心的話語向新娘表示心意,然後兩人相互行三鞠躬禮。


辭祖:由新娘「母舅」(或女方長輩)「點燭」及「點香」,新郎新娘(男右女左)並面向仙佛祖先神案,在長輩的祝福下向仙佛、祖先各行上香禮,俗稱「辭祖」。


拜別:新娘(或新郎新娘兩人)向父母及長輩與家人辭行,行跪拜或鞠躬禮,以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,並接受其祝福。此儀式為拜別。行禮結束後,父母親自為出嫁的女兒蓋上頭紗。也親手將女兒交給女婿。之後新郎就迎娶新娘出門。新娘在走出家門時不可踩到門檻,以免對女方不吉利。


遮米篩:新娘應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長輩持米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,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,但是不能比老天爺大,所以出門、在室外,會用米篩為新娘遮天,另有一說撐黑傘表示新娘有身孕,如果有了身孕用米篩來遮,以傳統的說法是怕會流產。不過現在用黑傘也漸漸是為了方便起見,並不見的一定是有身孕才用黑傘。


拖竹簑、懸米篩:禮車前方綁上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,即為透腳青,根上繫上一小塊豬肉,象徵全家福氣健康。禮車頂綁上連根帶葉的甘蔗,象徵「有頭有尾」。禮車後方則懸上朱墨畫的八卦米篩(用來幫新娘遮光的那個),用以驅逐路上之不祥。

新郎扶新娘上禮車,新娘在坐上車時要一次到位,不要再移動更改位子。

男方親友立即邀請女方伴嫁之親友上喜車。


放性地(丟扇子):喜車開動時,新娘從車窗丟出一把扇子讓弟妹撿,有些地方習俗是由母親來撿。此習俗稱「放性地」﹝扇地﹞,或表示「留善(扇)給娘家」。因整把「扇子」用紅紙圈封著,又有「感情不散」之意。


潑水:喜車開動同時,女方應鳴炮示吉以避邪,女方主婚人(媽媽)則持一碗水潑出去,代表嫁出去的女兒,如潑出去的水,不要再回來,即不要再「改嫁」,也代表離開了婆家,不可再有事事樣樣都要依靠婆家之心,要將心放在夫家之意。

禮車離開時,新娘不要回頭


結緣:喜車到男方家的過程中,遇到過橋、轉角、以及其他迎娶車隊,皆需鳴炮。喜車抵男方家門時,男方立即鳴長炮歡迎。媒人先進廳門,取鉛粉(鉛、緣諧音)在手(或灑在地上),唸唱道:「人未到,緣先到;進大廳,得人緣」。

此時,男方禮請女方親友下車。


拜轎:新郎先下車,男方由一男童捧紅漆喜盤,內放兩個大蜜柑(橘),以示吉祥甜蜜,男童開車門請新娘下車,新娘輕摸橘子,並回給男童一個紅包,俗稱「拜轎」。這兩個橘子要放到晚上,讓新娘親自來剝,意謂可招來「長壽」。


遮米篩:新娘由禮禮車走出時,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米篩或黑傘頂在新娘頭上,並扶持新娘進入大廳。


過火盆、踩瓦片:男方廳門檻前需置「火盆」,新娘跨過火盆,並且「踩瓦片」(一次用腳踩破瓦片),或用「檀香、茉草」(親香儀),亦屬避邪之意。跨火盆意謂「去邪」,踩碎瓦片則比喻「過去時光如瓦之碎」。

進大廳時,門檻代表門面,所以新人絕不可踩門檻,而應橫跨過去。


拜堂:男方由母舅或族長主持「拜堂」儀式。新郎新娘男左女右並立,稟告列祖列宗,並向父母行拜見禮,其次夫妻行三鞠躬禮才進入新人房。


進洞房:新人房裡放兩張椅子,椅子上放一條新郎的長褲,褲頭放左邊椅子,褲尾放右邊椅子,長褲下放吉數的零錢或紙鈔(88,168,188)。新郎新娘進洞房後,並肩而坐這兩張椅子上,新郎坐褲頭新娘坐褲尾,象徵夫婦穿同一條褲子,代表此後同心協力,榮辱與共。

然後,新郎掀開新娘面紗,兩人合飲交杯酒,並吃由黑棗、花生、桂圓、連子等物做成的甜湯,象徵「早生貴子」。 

結婚當天,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,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,以免一年到頭都病倒床上。


探新娘房:新娘的兄弟一人將「新娘燈(舅子燈)」,提進新房置於床上。曰:「舅子進燈,新人出丁」。


敬茶:男方家中之長輩(或媒人婆),將新娘介紹給家中認識,此儀式即是承認她成為家中的一員。 

到此迎娶一是圓滿完成,接著就是宴客。

 

後續:

婚後第二天,新娘由新郎陪同,向直系尊親及旁系尊親一一請安問候,並贈送如:男用皮包、女用手帕(巾)、鞋子、飾品等見面禮品。

婚後第三天起,由妯娌或小姑陪伴認識環境,自此新娘「成婦之禮」遂告完成。


歸寧:新娘於婚後第三天(或第二天起隨時)返回娘家做客稱為「歸寧」(三朝回門)。

新人「歸寧」時攜帶如:橘子、蘋果(甜蜜)、香蕉(招呼)、椪餅(或「椪柑」代替,象徵肚皮會漲,懷孕)、酒等禮品致贈娘家,均取偶數。(也可用一件水果代理),女方備「歸寧宴」招待新人。

宴中向新郎一一介紹女方直系尊親及旁系尊親等,新郎一一稱呼,新郎「成婿之禮」遂告完成。

習俗上初次「歸寧」不在女家過夜,且在天黑之前即應返男家。女方應備:連根帶尾之甘蔗兩根(兩方甜蜜,有始有終)、雞一或二對(童子雞,準備新娘生產時進補用)、米糕(如膠似漆)等物,供新人帶回男方。

從前交通不便,婚後「滿月」及「「四個月」有再回娘家的習俗,新人均攜禮品致贈娘家,而女方亦須備禮品回贈。女方在「滿月」回娘家時,須備紅圓(偶數)、米糕等,在四個月回娘家時須備:紅色「麵桃」(偶數)及其他粿糕類等禮品。

現在為了方便新人安排蜜月,所以「歸寧」時女方所需準備回禮物品如:甘蔗、童子雞、紅圓、米糕、麵桃等,多在結婚迎娶時即順便放在喜車同時帶抵男家。

 

以上為訂結婚禮俗的概況,不過各地民情風俗皆不同,以上所述為大致上常見的禮俗,不是全台灣皆通用的禮俗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oger Design 的頭像
    Roger Design

    Roger Design

    Roger 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9) 人氣()